全国城市巡礼之三百一十
果洛藏族自治州,简称“果洛州” ,是青海的8个地级行政区之一,州驻地玛沁县 ,位于中国青海省的东南部,东临甘南州和黄南州,南接阿坝自治州和甘孜州,西与玉树州毗连,北和海西州、海南州接壤;地处安多康巴文化的结合处,是丝绸之路河南道和唐蕃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中国格萨尔文化之乡,是青藏高原自然、人文资源的典型缩影。果洛藏族自治州均海拔4200米以上,为高原性气候。总面积76442平方公里。
果洛藏族自治州总面积 7.64 万平方千米,下辖玛沁、班玛、甘德、达日、久治、玛多 6 县。州府驻玛沁县。
玛沁县作为州府所在地,是果洛州的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这里交通较为便利,商业氛围浓厚。著名的阿尼玛卿雪山部分就位于玛沁县境内。阿尼玛卿雪山是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一,其主峰海拔 6282 米,终年积雪不化,在阳光的照耀下,闪耀着圣洁的光芒。雪山巍峨壮观,气势磅礴,吸引着众多的登山爱好者和信徒前来挑战与朝拜。雪山周边的自然景观也十分迷人,有广袤的草原、清澈的溪流,还有成群的牦牛和藏羊,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高原画卷。玛沁县的拉加寺历史悠久,建筑风格融合了藏汉特色,寺内珍藏着许多精美的唐卡、佛像和,是青海重要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,每年都有大量的信徒前来朝拜祈福。
班玛县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红色文化闻名。这里森林资源丰富,有着 “青海小江南” 的美誉。玛可河林区是青海省最大的原始林区,森林茂密,植被丰富,有许多珍稀的动植物。漫步在林区中,仿佛置身于一个绿色的童话世界,清新的空气、悦耳的鸟鸣,让人陶醉其中。班玛县还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,留下了许多红色遗迹。红军沟就是当年红军走过的地方,如今沟内还保留着红军书写的标语等遗迹,成为了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基地。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,缅怀先辈的丰功伟绩。此外,班玛县的藏雪茶也颇具特色,生长在高原独特的环境中,茶叶品质优良,口感醇厚,深受消费者喜爱。
甘德县拥有广袤的草原,是天然的优质牧场。夏日的草原,绿草如茵,野花盛开,宛如一片五彩斑斓的海洋。在草原上,你可以看到成群的牦牛和藏羊在悠闲地吃草,牧民们骑着骏马,在草原上驰骋。这里的民俗文化浓郁,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草原文化节,期间有、射箭、歌舞表演等活动,展示了当地独特的草原文化和民族风情。游客可以参与到这些活动中,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与豪爽。甘德县的龙恩寺也是一处重要的宗教场所,寺内建筑庄严,佛像慈祥,僧人们在此潜心修行,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份宁静与祥和。
达日县是格萨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。格萨尔王的传说在这里家喻户晓,深入人心。县内有许多与格萨尔王相关的遗迹和传说,如格萨尔狮龙宫殿遗址等。格萨尔狮龙宫殿是为纪念格萨尔王而修建的,宫殿建筑气势恢宏,内部陈列着许多与格萨尔王相关的文物和艺术品,生动地展现了格萨尔文化的魅力。达日县的草原风光同样迷人,黄河流经此地,形成了独特的湿地景观。在黄河岸边,你可以欣赏到黄河的壮美,还能看到许多候鸟在此栖息,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。
久治县的年保玉则景区是其最耀眼的名片。年保玉则山是果洛山的发祥地,这里有壮丽的雪山、清澈的湖泊、茂密的森林和广袤的草原,景色十分迷人。景区内的仙女湖和妖女湖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,镶嵌在群山之间。湖水清澈见底,倒映着周边的雪山和森林,宛如仙境一般。每年夏季,湖边野花盛开,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。久治县的白玉寺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藏传佛教寺院,寺内建筑风格独特,壁画精美绝伦,寺内珍藏着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,是研究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。
玛多县位于黄河源头,被誉为 “黄河源头第一县”。这里有著名的扎陵湖和鄂陵湖,它们是黄河源头的两颗璀璨明珠。扎陵湖面积较大,湖水呈灰白色,鄂陵湖湖水则较为清澈,呈青蓝色。两湖之间有黄河相连,宛如一对姐妹湖。在湖边,你可以看到成群的水鸟在湖面上嬉戏,远处的雪山连绵起伏,景色壮美。玛多县的牛头碑是为纪念黄河源头而设立的,碑体造型独特,象征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。站在牛头碑前,俯瞰着黄河源头的壮丽景色,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。
畜牧业:果洛州草原面积广阔,畜牧业是传统支柱产业。牦牛、藏羊养殖遍布各县。牦牛适应高原环境,肉质鲜美,富含营养,其奶制品如酥油、酸奶等深受消费者喜爱。藏羊的羊毛品质优良,是制作高档毛织品的优质原料。当地通过科学养殖和品种改良,提高了牲畜的品质和产量。例如,建立了现代化的养殖基地,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,同时发展畜产品加工业,将牦牛肉、羊肉加工成肉制品,羊毛、羊绒制成毛织品,增加了产品附加值。像果洛雪山食品公司获评 “中华老字号”,其生产的牦牛肉制品在市场上颇受欢迎。
特色种植业:在部分适宜地区,如班玛县,利用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,发展特色种植业。班玛县的藏雪茶种植规模逐渐扩大,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之一。藏雪茶生长在高海拔地区,品质优良,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,市场前景广阔。此外,一些地方还种植青稞等农作物,青稞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作物,可用于制作糌粑、青稞酒等。
清洁能源产业:果洛州清洁能源资源丰富,水电、风电和光伏产业发展潜力巨大。黄河流经果洛州,建设了一些小型水电站,为当地提供了稳定的电力。同时,在一些风力资源和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,积极推进风电和光伏项目建设。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草原上,一片片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将风能和太阳能转化为电能,不仅满足了当地的用电需求,还将多余的电能输送到其他地区,推动了能源产业的多元化发展。
矿产业:玛沁县等地有一定的矿产资源,如铜等。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,提高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。在发展矿产业的同时,注重生态环境保护,采取科学合理的开采方式,减少对环境的影响,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。例如,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开采过程中,引入先进的环保设备和技术,降低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。
文化旅游:果洛州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。年保玉则景区、阿尼玛卿雪山景区等自然景观每年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、探险。格萨尔文化、藏传佛教文化等人文景观也极具吸引力。例如,久治县的白玉寺、玛沁县的拉加寺等寺院,每年都有大量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。果洛州还举办各类文化节,如青海省果洛玛域 “格萨尔” 文化艺术节,通过、赛牛、马术表演以及拔河、抱沙等民族特色体育比赛等活动,展示当地文化,吸引了更多游客。
乡村旅游:果洛州的乡村旅游也在逐步发展。在一些乡村,游客可以体验藏族的传统生活方式,住藏式民居,参与制作酥油茶、糌粑等传统美食,欣赏藏族歌舞表演。乡村旅游的发展,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,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。例如,一些地方推出了 “牧家乐” 项目,游客可以在牧民家中住宿,感受草原生活的宁静与美好。
果洛地区历史悠久,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。秦汉时期,这里是羌人等少数民族的游牧地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吐谷浑政权统治该地区。隋唐时期,吐蕃崛起并占领果洛,佛教文化开始在此传播,对当地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宋朝时期,这里属唃厮啰政权。元朝时,果洛地区属宣政院辖地,正式纳入中央政权管辖。明朝时,设立西宁卫等机构管理该地区。清朝时,果洛地区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。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,果洛地区形成了独特的藏族文化和民俗风情。
时期,果洛地区先后属甘肃省和青海省。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,果洛地区的行政区划逐步确定。1954 年,果洛藏族自治区成立,1955 年改为果洛藏族自治州。此后,果洛州在经济、文化、社会等方面取得了巨大发展,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,交通、通信等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,为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格萨尔文化:果洛州是格萨尔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。《格萨尔王》这部长篇英雄史诗在这里广为流传,它以说唱的形式,讲述了格萨尔王降妖除魔、造福百姓的故事。格萨尔文化涵盖了文学、音乐、舞蹈、绘画等多个领域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。当地有许多格萨尔说唱艺人,他们凭借着精湛的技艺,将格萨尔的故事代代相传。格萨尔文化不仅是果洛州的文化瑰宝,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藏族传统手工艺:果洛州的藏族传统手工艺丰富多彩,如唐卡、藏毯、木雕等。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,画师们用细腻的笔触和鲜艳的色彩,绘制出佛教故事、历史传说等内容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。藏毯采用当地优质的羊毛为原料,经过传统的手工编织而成,图案精美,质地厚实,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。木雕则以其精湛的工艺,将各种图案雕刻在木材上,展现了藏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。这些传统手工艺不仅是艺术品,更是藏族文化的重要载体。
藏族歌舞:果洛州的藏族歌舞独具特色。藏族民歌旋律优美,歌词多与草原生活、爱情、宗教信仰等有关。在放牧、劳作、节庆等场合,藏族同胞都会唱起动听的民歌,表达对生活的热爱。锅庄舞是藏族的传统舞蹈,每逢节日或庆典,人们都会聚集在一起,手拉手围成圆圈,边唱边跳,舞蹈动作热情奔放,节奏明快,体现了藏族人民团结友爱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。此外,还有热巴舞等特色舞蹈,舞者们身着华丽的服装,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,让人叹为观止。
藏戏:藏戏是藏族的传统戏曲剧种,在果洛州也有广泛的流传。藏戏表演时,演员们身着鲜艳的服装,戴着面具,通过唱、念、做、打等表演形式,讲述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。藏戏的唱腔独特,音乐伴奏富有民族特色,深受当地群众喜爱。每年在寺庙和重大节日期间,都会有藏戏表演,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观看。
全民健身设施建设:果洛州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,在各个县城、乡镇、村社建设了许多健身器材和场地。县城的广场上安装了各种健身器材,方便市民锻炼。乡镇和村社也修建了篮球场、乒乓球桌等体育设施,还建设了健身步道,为群众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。例如,一些社区还组织了健身操、太极拳等健身活动,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。
全民健身活动开展:经常组织各类全民健身活动,如全民健身日活动、农牧动会、职工运动会等。活动涵盖了田径、篮球、足球、拔河等多个项目,吸引了众多群众参与。在全民健身日活动中,举办体育知识讲座、健身操表演等活动,提高了群众的体育意识和健康水平。同时,还鼓励群众自发组织体育活动,形成了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。
草原会:在果洛州的草原上,每年都会举办会。这是当地各族群众的盛大节日,骑手们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,驾驭着骏马在草原上奔腾。比赛项目包括速度、走马、马术表演等。会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,也是民族文化展示的平台,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。例如,在久治县的会上,还会同时举办物资交流活动,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。
格萨尔文化体育活动:结合格萨尔文化,举办了一些特色体育活动,如格萨尔射箭比赛等。这些活动既传承了格萨尔文化,又丰富了群众的体育生活。在比赛中,选手们展示了高超的射箭技艺,同时也讲述着格萨尔王的故事,让人们在体育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手抓羊肉:这是果洛州的传统美食,选用当地的优质羊肉,煮熟后直接用手抓着吃,肉质鲜嫩,味道鲜美。吃的时候可以蘸上椒盐,口感更佳。手抓羊肉体现了藏族人民豪爽的性格,是招待客人的必备佳肴。
酸奶:果洛州的酸奶以其浓郁的奶香味和酸甜可口的味道而闻名。酸奶是用当地的新鲜牛奶发酵而成,富含营养,常吃有助于消化。这里的酸奶通常不加过多的糖,保留了酸奶原汁原味的酸香,让人回味无穷。
烤全羊:在草原上,烤全羊是招待贵客的最高礼仪。将整只羊用特殊的调料腌制后,在炭火上烤制,外皮金黄酥脆,内馅鲜嫩多汁,香气四溢。吃烤全羊时,大家围坐在一起,分享美食,氛围十分热闹。
藏包:藏包的外皮用青稞面制成,内馅多为牦牛肉和羊肉,包成饺子形状后蒸熟。藏包味道鲜美,营养丰富,是藏族群众喜爱的美食之一。吃藏包时,可以搭配一些辣椒醋汁,别有一番风味。咬上一口,鲜嫩多汁的肉馅在口中散开,青稞面的清香也随之而来,让人食欲大增。
藏式甜茶:在果洛的大街小巷,总能看到茶馆里人们悠闲地喝着甜茶。藏式甜茶由红茶、牛奶和白糖熬制而成,口感香甜丝滑,奶香与茶香完美融合。喝上一杯热气腾腾的甜茶,既能抵御高原的寒冷,又能为身体补充能量。人们围坐在一起,一边喝着甜茶,一边聊天,充满了生活的气息。
糌粑:糌粑是藏族传统主食,将青稞炒熟后磨成粉便是糌粑粉。食用时,先在碗里放上酥油茶,再加入糌粑粉,用手搅拌均匀,捏成团即可食用。糌粑携带方便,营养丰富,是牧民们在放牧途中的理想食物。初次尝试的朋友可能会觉得有些干涩,但慢慢品味,就能感受到青稞独特的香味,以及它在藏族饮食文化中的深厚底蕴。
果洛藏族自治州,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,拥有着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、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、充满活力的体育氛围、独具魅力的美食。它既有大自然赋予的壮美山川,又有藏族人民世世代代传承的精神财富。无论是漫步在年保玉则的花海湖畔,还是聆听格萨尔王的古老传说,亦或是品尝地道的藏族美食,每一次体验都能让你深深感受到果洛的独特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