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访谈》工作室:首席主播领衔助力龙江发展
编者按:助力龙江新发展,传播龙江好声音!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推出龙广电五大主力IP :《党风政风热线》工作室、《访谈》工作室、《沟通》工作室、《帮办》工作室。这五档节目中,大多是龙广电创办多年的品牌栏目,在广大受众中很有影响力,这次站在融媒体平台上,五大IP将以终端产品为导向,以小视频、微推、话题打榜等新媒方式打造流量爆款,营造话题度,利用全媒传播技术实现传播空间、传播时间的无限化,力争打造更有时代号召力的节目。
2019年,《小翟访谈》走过了七年,从《新闻联播》中的一个版块到如今龙广电重点打造的五大工作室之一,这档备受瞩目的访谈节目和主持人小翟共同成长,彼此成就,一路走来,点赞无数。
2012年,党的召开之际,省台在《新闻联播》中推出了一个版块,对全省十三个参会的地、市委进行专访,主持人是小翟。虽然当时她已经集中国播音主持“金话筒”奖、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、省台首席主播等殊荣于一身,但面对新任务还是倍感压力。“最开始做的时候,就三分钟左右,觉得好难,因为你需要有多年的时政积累,需要你对国家政策、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的把握,对省情和民生的了解,另外还需要对每个采访嘉宾的经历、背景、特点都有充分的了解。访谈首先确保准确,还要力求鲜活,六十分容易,得高分需要艰辛探索和努力。记得当时我们一遍一遍地对接,一点一点地研究,眼前就是一座山,负重攀爬,不敢有一丝懈怠——”好在小翟的勤奋是业内出名的,节目一期一期跑下来,得到的认可也越来越多,《小翟访谈》节目的样态逐步成熟。此后,总视察黑龙江、、十九大、每年的,每当龙江重大事件发生,都会看到小翟用访谈发声……
通过小翟的访谈,观众看到了领导干部正襟危坐之外的另一面。说起黑龙江大桥的开通,小翟提了一个引子:“中俄两国离的很近,其实已经有一座友谊的大桥早就架在中俄两国人民之间了。”而黑河市长的回答也很风趣:“声音大了一嗓子,对岸都能听着,搞对象都得小声点儿。”小翟说:“这几年我始终保持更鲜明的表达方式,最近采访省文旅厅厅长,说到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时,我就问她:‘文化和旅游就是大家心中的诗和远方,当诗和远方拥抱了之后,您作为厅长感觉怎么样?’谈到佳木斯的快乐舞步时,我问佳木斯的、市长:‘您二位不会跳?’这样的语态在以前的时政访谈中,是很少出现的,可是两位领导很高兴的回答了我,一位说自己跳得不好,但是正在学,另一位说,‘我每次路过的时候,走路的节奏都忍不住被快乐舞步的节奏带动起来。’我说,两位看似为城市的快乐舞步代言,其实在为快乐代言,为人民的幸福生活代言。”不知不觉,被采访嘉宾和观众距离被拉近了,党的政策主张通过小翟富有风格的传递变得更动听了。
“一直在说接受一个个工作挑战就像在爬山,虽然过程也会有煎熬,但当前面没有挑战的时候,我反倒还挺难受的,所以,当听说我们节目被定为五大IP之一的时候,我就像比赛开闸前的一样,真是挺兴奋的,非常感谢台里对我们的信任。”小翟说,“对我来说,工作的山峰很有趣,刚翻过一座还没来得及窃喜,就发现前面还有一座更高的!在一次次超越自己的过程中,我觉得内心反倒越来越淡定了——
出道十几年,从《明星告诉你》到《新闻夜航》,从《见字如面》到《小翟访谈》,小翟一步一个台阶,主持生涯一路开挂。对于大学读英语专业的她来说,成绩的背后是“处处留心皆学问”的努力。“当年采访戛纳电影节,对边远省份的省级台来说,没有先例可循,我就利用英语的优势,一步一步试过所有的方法,包括他们的网站,给他们发信,把我能想到的所有方式全尝试一遍之后,这个事儿就成了。我想,这个世界上本没有捷径,如果一定说有的话,那可能是当你试过了所有最“笨”的方法之后,脚底磨出的泡和心底的一份释然——”就是靠这种“笨”,小翟又出现在了奥斯卡、东京电影节等国际舞台。
2009年,小翟成为名牌栏目《新闻夜航》的主播,从之前《明星告诉你》这样的娱乐节目到民生新闻,这又是一次大胆的尝试。“好多人都觉得跨度好大,但是我心里其实是有数的。夜航10年时我加入,夜航20年时我离开,十年磨出的剑对我来说,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,是整个人的蜕变。原来我做娱乐节目的时候,想的更多的是怎么抓热点、博眼球。而夜航让我明白什么是党委心系、百姓关切,用什么视角观察,用什么方式表达,对我来说非常重要。我觉得,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缺正确话,缺的是正确的方式,需要的是恰当的分寸!” 工作室的副主任柳博回忆说:“当年我在夜航做主编,我们写的导语,主持人一般不会大改,但是小翟总会把它变成自己风格的语言,没经过自己咂摸的线年,《见字如面》开播,很快成为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,也为作为主持人的小翟赢得了更多的赞誉。“我每天不学点什么,我心里就不踏实,据说这叫本领恐慌。而《见字如面》这个节目给了我很多学习的机会,感谢龙广电!我跟着大腕儿学台词功力,跟有衣品的人学打扮,跟艺术家学做人。无论舞台中央多么闪亮,在台口处都会有另一道光,那就是我渴求的眼光!艺术从来不藏假,这是为什么我热爱这个行业。艺术是拿来放大的,比如做主持人,你的表现、作品、为人会有各种机会被人回放,如果它经不起推敲,那你就是不行,谁也救不了你。”因为表现出色,小翟获得了导演关正文的青睐,节目中的分量一季比一季重,有她做总主持的《见字如面》也多了更多的光彩!“这个节目也打开了我的互联网思维。节目会根据互联网传播特点,碎片化营销。现在,《见字如面》的点击量已经超过12亿了。”
工作室副主任吴福强在担任《见字如面》第三季制片人期间,对小翟的主持功力佩服有加。“录制结束后加了一个任务,让我采访主持人,让她谈体会。我当时还挺愁,心想没有提前沟通,这能说多少呢?没想到她娓娓道来,从嘉宾上台前的准备,到与观众互动时的微表情,说了很多台前幕后少有人注意的细节,采访进展也就特别顺利。当时就感觉她观察敏锐,很善于学习。”
小翟说:“我很幸运,不论是《见字如面》,还是前不久与央视主持人共同主持的《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·黑龙江篇》,都是有全国影响的平台。这些经历让我回来再做访谈的时候,会有不同视野和高度。”
荧屏上的小翟,总是衣着考究,光彩照人,而最近一次的抖音出镜,她却一反常态。“当时我看到朋友圈在转,说来自我们台的权威发布,受台风影响,当天晚上会有九级大风,会停水停电。为了排水更顺畅,哈尔滨所有的井盖都要打开,大家走过路过注意安全。根据我的经验,感觉像假新闻。经过与权威部门的沟通,果然被我猜中,于是我随手录了一段抖音辟谣。发出去之后才意识到不止素颜,居然脸都没洗,因为太着急了。”小翟说,“如果按照传统的工作流程,我们要组织团队,要联系设备,要研究稿子,我要精心准备出镜的着装,可是,等所有的一切做完了,这些都晚了。是融媒思维激活了我,小试牛刀,一个15秒的小视频,一转眼就在微信群传开了。”
小翟说,未来的《访谈》工作室,还要继续聚焦重点和热点。“《访谈》没有人物身份的界定,没有表达方式的固化,只有信息量的传播和价值观的传递。”工作室的团队成员,平均年龄34岁,来自不同的岗位、部门。“我也希望借此机会对我团队中的每一位小伙伴道声感谢!谢谢大家的加入!融媒是一场突围,我们的团队目前没有做明确的分工,是因为我希望每个人在融媒的战役中,形成全产业链思维,熟悉全产业链生产流程,都能成为一个全面的突击队员。工作室成立之前,小翟只有一个,工作室成立之后,我希望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是小翟,我们带着工匠精神,共同打磨精品。我也相信不久的将来,他们能带着我一起飞——”小翟说,“小伙伴们很有想法,用中、美、俄三国导弹的名字给工作室三个部门命名:东风、猎鹰、白杨,意思就是在融媒时代,做到信息的‘精准轰炸’!”
“今年,参与了多年报道的我深有感触,前两年采访的时候,当说到营商环境这个话题,采访对象都会绕着走、躲着走,而现在他们都会抢着说,甚至接受访谈必谈营商环境,这是为什么?我想,这是因为这两年,我们龙江的变化太大了,可圈可点的事情太多了。这也是我们媒体人巨大的幸运和幸福。也有兄弟省份的同行对我说,你们这个访谈能做七年真不容易,单就为媒体开这样大的话语空间,领导干部能在访谈节目中畅所欲言这一点看,黑龙江就是一个包容、开放的地方!” 小翟说,“原来面对龙江发展,我们更多是一个旁观者,而现在,我们还是参与者。很多问题的探讨越来越有深度,越来越有建设性,嘉宾们在节目中发声,也在节目中承诺,更在节目后落实。我在节目中倾听,也在节目中观察。我觉得黑龙江的媒体人遇到了一个最好的时代,有更多的素材,更多的创作空间。面对融媒大时代,我们能做些什么?我们担子很重,我们信心满满!”
当年刚刚走进龙广电大门时,很多人问小翟:“学英语的为什么不去当翻译?”她回答说:“因为我不想说别人说过的话。”而如今,再问小翟,她说:“我希望能成为一个好翻译,传播好声音,记录新时代。努力做一个有温度、可信赖的传声筒。我发声,我骄傲!” 本报记者 王静